近年來,關于“輻射”的話題突然多了起來,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進入人們的生活,關于這些電子設備存在的“輻射安全”問題也一度成了民眾關注的焦點,在一引起媒體關注下,包括電磁輻射和核輻射在內的輻射安全問題被稱為是繼水污染、空氣污染和噪聲污染以后的第四大污染源。
在這股輻射關注熱興趣的同時,不少國內商家瞅準了這一商機,開始在國內打出“防輻射產品”的概念,各種打著“防輻射”的產品也一下子大行其道起來。而自去年日本福島核輻射泄漏事件發生后,順應著人們的恐慌心理,“防輻射產品”更是一度成為許多人搶購的對象。如今,隨便上網搜索一下這些所謂“防輻射產品”,諸如孕婦防輻射服、防輻射圍巾,手機防輻射貼等等一大堆眼花繚亂的產品信息就會映入你的眼簾。
不過,拋開商家天花亂輟的概念宣傳不說,這些所謂的“防輻射”產品大都具有幾個共同的特點:首先是高昂的價格,第二是神乎其神的功能。而與些同時,一些專家也出來說明,這些產品大多是華而不實,甚至某些產品對人體還會產生有害作用。對購買者來講,購買這些東西到底能不能預防商家所說的這些問題?亦或這些產品真的只是起一個心理安慰的作用?又抑或部分產品真的不但不能對健康帶來好處,反而會帶來一些潛在的安全隱患?一系列問題讓消費者一頭迷霧。下面,我們就市場上幾種常的防輻射產品做一下分析,看這些產品究竟有沒有用。
眼花繚亂的“防輻射”產品真的有用嗎?
在購物網站上,一種所謂的“手機防輻射貼”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商家宣稱只要手機貼上這種防輻射貼,就可以消除90%以上的手機輻射,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打開一款所謂“世界第一防輻射”的某品牌“防輻射貼”官網,官網聲稱,該“防輻射貼”的工作原理不同于傳統吸波材料,是在400度的高溫下熔合了電氣石和聚乙烯聚合物而產生出一種新的物質,能源源不斷釋放出負離子,中和有害正離子,達到保護人體的目的。而且商家宣稱,目前該技術已在美國、日本等地申請專利。不過,令人奇怪的是,在這家公司的在網上并沒有找到相關部門檢測報告,當然也看不到任何相關部門出具的防輻射效力的檢測證明。
對于上述理論,曾對負離子進行研究的清華大學博導、中科院專家林金明教授向記者表示,雖然原理上可以實現,但既然要產生負離子(電荷),就必須有失去電荷的一方,必須達到平衡。另外,對人體有益的負氧離子壽命非常短,是毫秒級的,如果不是大量產生,瞬間就消失了,而這種大量的負離子產生需要的能量根本不可能是一塊小小的手機輻射貼可以提供的。
另外,中國地質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李珍也提出自己的質疑:“不可能,聚乙烯材料最高只能到200度左右,溫度再高就碳化了,(400度的高溫下熔合了電氣石和聚乙烯聚合物)是不可能實現的。” 李珍教授還表示,電氣石在比較潮濕的空氣中,散發出一些負離子是可能的,但手機防輻射貼這么小,是不可能產生商家宣傳的這種效應的。
另外,市場上還有許多號稱能消除家用電器輻射的“電磁輻射消除器”,商家宣稱只要將這種”電磁輻射消除器“放在諸如電腦、電視機旁邊,輻射消除器就可以將這些電器產生的電磁輻射吸附過去并將吸附的電磁輻射轉換成熱能消除掉。
所謂的“防輻射貼”、“電磁輻射消除器”實際上就是一大忽悠
實際上,不少“電磁輻射消除器”都采用了一種名為“鐵氧體”的材料,這確實是一種吸波材料,包括隱形戰機等均采用了類似的技術和材料。而且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許多家電電器插頭上端突起處就加入了鐵氧體材料用來吸附電磁輻射。不過,我們要知道的是,所謂這些吸波材料并不是將周圍的電磁輻射吸附過來,它其實是將射到上面的雷達波、電磁波吸附到內部,因為電磁波有在介質中從低磁導向高磁導方向傳播的規律,利用高磁導率鐵氧體引導電磁波,通過共振,就能大量吸收電磁波的輻射能量,再通過耦合把電磁波的能量轉變成熱達到吸波的效果。但是這種吸波卻并不是將周圍所有的電磁波都吸附過來,簡單的例子就是,隱形戰斗機外表都涂有吸波材料,但是在飛行的過程中,它可以可以時時刻刻與外界外掛通信,它只是將對方發射過來的雷達波吸附住不讓它反射,對象自然就無法對戰斗機進行定位了,這跟這些所謂“電磁輻射消除器”說的可是完全不搭邊。
與上面的“防輻射貼”、“電磁輻射消除器”相比,“防輻射服”則是“老”面孔了。就在去年,央視曾在其《真相調查》節目中對于防輻射服做了一番調查,節目請來專業電子檢測實驗室的專家陳峰對防輻射服進行檢測,結果顯示,防輻射服對來自于單一方向的輻射源確實有九成以上的屏蔽作用,但對于現實生活中的復雜的、來自不同方向的電磁輻射來源,防輻射服不僅沒有起到防護作用,反而會讓防輻射服內的輻射強度變大。試驗得出的“防輻射服穿了坑爹”的結論,在網絡上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然而,今年4月,央視另一檔節目《原來如此》又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貼身穿防輻射服,對多輻射源的防護也是有效的,“多源疊加”傳聞并不成立的。對此,中國工程院劉尚合院士解釋是:輻射的疊加、諧振現象,雖然理論上可行,但現實生活中概率很低,“人體穿著的時候發生輻射疊加,幾乎是不可能的”。
央視關于孕婦防輻射服的調查節目引發了民眾的廣泛關注
這激起了防輻射產品“有用派”和“無用派”的激烈爭論。“無用派”如方舟子在微博上公開表示:防輻射服就是一個商業騙局,電磁波不可能靠一件衣服就能屏蔽的。他積極支持消費者維權,對防輻射產品進行抵制。而“有用派”則指出陳峰的實驗方法存在問題,全國電磁屏蔽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顧問黎國棟認為,“央視調查中檢測員陳峰的實驗是不嚴謹的,從袖口等縫隙進入防輻射服的電磁輻射本身就非常少,輻射在衣服內每反射一次能量就會有所減弱變成熱量直至輻射消失,這部分熱量會被人體吸收,但對人體無害。”
紛紛擾擾的爭論背后,折射出防輻射產品相關標準的缺失。據了解,我國僅在2009年12月出臺了一個《微波屏蔽防護服》的推薦性標準,沒有針對整個防輻射產品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由于防輻射產品屬于一個新興的產業,目前它的生產、銷售等環節幾乎都處在一個無人監管的狀態,存在一定漏洞。
拋開這些防輻射產品究竟有用沒用的問題,生活中的電磁輻射量究竟需不需要防護呢?專家表示,在自然界中,輻射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高能量的電離輻射(也叫核輻射),比如醫院的X光或者是核輻射,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傷害較大,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會接觸到。在生活中常見電器也會產生電磁輻射。對于這種電磁輻射,環保局在1988年就制定了相關的標準。“只要是按照國家這個標準生產的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無論是電腦、電視、微波爐和電吹風,即使把它們全開了,疊加起來的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對健康的影響也可以忽略不計。”此外,電磁輻射會隨距離衰減。例如電視機,如果我們坐在離它三四米的距離,那么即使用現在最先進的檢測儀器去測,電視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在這個距離幾乎也是測不到的,所以公眾完全沒必要對電磁輻射如此恐懼。
上面提到的劉尚合院士在公開節目中曾表示,雖然目前的電磁輻射環境復雜,但輻射值一般還在安全范圍內,國內外對電磁輻射生物效應的研究也還沒有形成定論。同時,國外相關資料也顯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日常非電離輻射會導致孕婦流產率、胎兒畸形率的提高,也不會導致新生兒出生體重過低;只有很微弱的證據表明某些日常非電離輻射與某些疾病的發病相關,但無法證明其因果關系;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一定量的天然電離輻射,但劑量在人體可接受范圍內,因而無需恐慌。
總之,一句話總結就是:輻射要關注,更要了解,只有真正了解了它,我們才能知道如何有效的預防它對我們健康和生活帶來的影響,也才能利用它為我們的生活添姿彩。
編輯:廣州極端機械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內容摘錄自網上)
廣州極端科技有限公司-專業的環境質量檢測專家,為您提供多種空氣負離子檢測儀、礦石負離子檢測儀、有毒/可燃氣體檢測儀、甲醛檢測儀、空氣質量檢測儀、核輻射檢測儀、放射線污染檢測儀、電磁輻射檢測儀、遠紅外放射率檢測儀、水污染檢測儀、土壤污染檢測儀等
德國安諾尼(Aaronia AG)-極具優勢的電磁輻射檢測專家,專業生產各類領先的專業型電磁輻射分析/檢測儀、頻譜分析儀。德國安諾尼(Aaronia AG)中國總代理:廣州極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中235號逸安閣1座3F
電話、傳真:020-34898196、34709296
網址:www.extreme-china.com
www.extreme-technic.com
更多問題,歡迎您的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