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的發現和應用極可以說是人類發展歷史上的一次飛躍,而基于電研究和發展成為了人類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石,對許多人來講,使用電已經成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為能源的一種供給方式,電有許多優點,這意味著電的用途幾乎是無可限量。例如,交通、取暖、照明、電訊、計算等等,都必須以電為主要能源。進入二十一世紀,現代工業社會的發展基石仍是電力能源。一般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電必定是綠色科技的主角之一。
但是,自從人類發現電以來,其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進步的同時,由于電本身的特性,它也會帶來許多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危害。這是因為,理論上只要有電流流通,導電線路和電器附近就有電場和磁場存在而成開對外輻射的電磁波。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起,關于接觸這些極低頻電場和磁場是否會產生不良健康后果的了問題就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自那時以來,許多科學家進行了許多研究,電磁輻射的特征以及它對人體健康帶來何種影響已越來越明晰,但是,由于人類大規格應用電才不過一百多年,許多的研究尚缺少大量的實際數據來進行驗證。
電磁場(電磁波)的產生方式及傳播方式
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確立了國際電磁場項目以便調查與電磁場發射技術有關的潛在健康風險。1998世衛組織設立了一個專題小組進行了一項極低頻電磁場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世衛組織以研究的結果為依據,更新了由世衛組織支持成立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以及由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分別于2002年和2003年公布的關于極低頻電磁場對健康影響的審查。
下面是世衛組織關于極低頻電磁場對于人體健康影響研究的重點內容解析:
l 極低頻電磁場的來源和住宅的電磁場暴露情況
理論上,凡是有電流流通的地方(比如各種電力線、電力電纜、住宅供電線路以及各種電器等)就有電場和磁場存在。電場源于電荷,衡量單位為伏特/米(V/m),并可通過木頭和金屬等普通材料屏蔽。磁場源于電荷的運動(即電流),以特斯拉(T)為單位,或更通常以毫特斯拉(mT)或微特斯拉(μT)為單位。在某些國家常用另一種叫作高斯(G)的單位(10,000 G = 1 T)。磁場不受大部分普通材料的屏蔽,很容易穿透它們。這兩種極低頻場在接近源頭的地方最強,隨距離減弱。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電力的頻率(工頻)為每秒50或60赫茲(Hz)。靠近某些電器的地方,磁場值的量級可達幾百微斯特拉。在電力線下面,磁場約為20 μT ,而電場可達每米幾千伏特。然而,住房中的平均住宅工頻磁場要低得多:歐洲約為0.07 μT ,北美為0.11 μT 。住房中的電場平均值最高為每米幾十伏特。
l 世衛組織專題小組的評估
2005年10月,世衛組織召集了一個科學專家專題小組,評估接觸頻率在0~100,000赫茲(100kHz)的極低頻電場和磁場可能造成的任何健康風險。盡管2002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檢查了癌癥方面的證據,但該專題小組審查了若干健康影響的證據,并更新了有關癌癥的證據。專題小組的結論和建議載于一份世衛組織環境衛生標準專著中。
在進行了一次標準的健康風險評估之后,專題小組認為就公眾一般遇到的電場強度而言,沒有與極低頻電場相關的實質性健康問題。
l 短期后果
經確定,短時間接觸高強度磁場(遠遠超出100 μT)會產生生物效應,這可以通過獲認可的生物物理機制加以解釋。外部極低頻磁場將電場和電流導入人體,在場強極高時,會刺激神經和肌肉并改變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細胞的興奮性。
l 潛在的長期后果
關于接觸極低頻磁場的長期風險的許多科學研究側重于兒童期白血病。2002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表了一篇專著,將極低頻磁場歸入“可能導致人類癌癥”類別。通過這一分類表明了一種因素,目前有關該因素對人類致癌作用的證據有限,而關于其對實驗動物的致癌作用也證據不足(其他例子包括咖啡和焊接煙塵)。這一分類以對流行病學研究的合并分析為基礎,證明了一種一貫的模式,即平均接觸超過0.3 ~ 0.4 μT 的住宅工頻磁場,會相應使兒童期白血病增加兩倍。專題小組認為自此以后的其他研究均未改變這一分類的狀況。
然而,方法方面的問題,如潛在的選擇偏見等削弱了流行病學證據。此外,沒有獲認可的生物物理機制能夠表明,低強度接觸與癌癥發病有關。因此,如果說接觸這些低強度磁場會引起任何后果,那一定是通過一種目前未知的生物機制。另外,動物研究大部分是否定的。總而言之,與兒童期白血病有關的證據不夠有力,不足以表明因果關系。
兒童白血病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疾病,估計2000年全世界一年的新病例總數為49,000例。在家中接觸平均超過0.3 μT的磁場的情況很少見。據估計,只有1% 到 4%的兒童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如果磁場與兒童期白血病之間有因果關系,估計全世界可能由于接觸磁場而導致的病例數每年在100例到2400例之間不等,這項估算以2000年的數值為依據,那年的病例數占總發病數的0.2% 至 4.95%。因此,如果說極低頻磁場確實會增加該疾病的風險,但就全球來看,極低頻電磁場的公共衛生影響將是有限的。
對可能與接觸極低頻磁場有關的其他一些不良健康后果也進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其他兒童期癌癥、成人癌癥、抑郁、自殺、心血管疾病、生殖功能障礙、發育障礙、免疫改變、神經行為影響和神經變性疾病。世衛組織專題小組認為,肯定接觸極低頻磁場與所有這些健康后果有關的科學證據比兒童期白血病方面的證據更加無力。在某些情況中(即心血管病或乳腺癌),證據表明這些場不是導因。
l 國際“接觸”準則
與短期高強度接觸有關的健康影響已經得到確定并構成兩項國際“接觸限值”準則(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1998年;電機和電子工程師學會,2002年)的基礎。目前,這些機構認為與長期低強度接觸極低頻場可能產生的健康影響有關的科學證據不足以證明應當降低這些定量接觸限值。
l 世衛組織的指導
關于高強度短期接觸極低頻電磁場,其不良健康影響已經得到科學確認(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2003年)。國際“接觸”準則旨在防止工人和公眾遭受這些影響,決策者們應當予以采納。電磁場防護規劃應當包括在接觸量可能超過限值的源頭衡量接觸量。
關于長期影響,由于有關接觸極低頻磁場與兒童期白血病之間聯系的證據薄弱,所以減少接觸對健康的益處并不清楚。鑒于這種情況,世衛提出如下建議:
政府和工業應當監督科學并促進研究規劃,以進一步減少關于接觸極低頻場對健康影響的科學證據的不確定性。通過極低頻風險評估工作,已經明確了知識差距,它們是新研究議程的基本內容。
鼓勵會員國與所有利益相關方一起制定有效和公開的交流規劃,以便能夠作出知情的決定。這些應包括在極低頻電磁場發射設施的規劃工作中增進工業、地方政府和公民之間的協調與磋商。
在修建新設施和設計新設備,包括電器時,可以探索減少接觸的低成本辦法。減少接觸的適當措施將隨國家而不同。但是,不允許有采納任意低接觸限值的政策。
中國政府針對工頻等極低頻電磁場的接觸限值標準
目前世界上部分國家對于工頻等極低頻電磁場的接觸限值標準
來源:世界衛生組織網站
整理:廣州極端科技有限公司
廣州極端科技有限公司-專業的環境質量檢測專家,為您提供多種PM2.5(大氣細顆粒物)檢測儀、空氣負離子檢測儀、礦石負離子檢測儀、有毒/可燃氣體檢測儀、甲醛檢測儀、空氣質量檢測儀、核輻射檢測儀、放射線污染檢測儀、個人劑量報警儀、電磁輻射檢測儀、遠紅外放射率檢測儀、水污染檢測儀、土壤污染檢測儀以及相關檢測服務等。
德國安諾尼(Aaronia AG)-極具優勢的EMF/EMC電磁兼容測試、信號測試系統、電磁輻射檢測專家,專業生產各類領先的專業型電磁輻射分析/檢測儀、頻譜分析儀、無線信號測試天線及配套系統。
德國安諾尼(Aaronia AG)中國總代理:廣州極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中394號B1005
電話、傳真:020-34898196、34709296
更多問題,歡迎您的咨詢!